虞璁当初威胁他们的时候,可说的清清楚楚。
要么,就让绝大多数人都闭嘴。
要么,你们都去甘肃嚼草根去吧,朕有的是法子巧立名目——你们且看那些从前称兄道弟的同僚们出不出面救你!
这种时候,他们十个人才能感觉得到更深一层的恐惧来。
现在他们的每一个人,都开始关心民族大义,都开始担忧国家兴亡,都站在将士国家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就如同换了一个人般。
根本上,只不过是自己的利益被彻底威胁了而已。
杨一清看着他们情感激昂的在那里争论古今,愈发笑的意味深长。
活到他这个份上,当真是什么都看透了。
虞璁从工部出来,冷不丁的打了个喷嚏,决定去找太医院。
现在这中央医院还没有开始建立,得等到学校和大会堂建完了,再去给医院划地皮拨人手。
当初京畿一带的流民问题极其严重,现在几十万的流民流寇,要么老老实实回家种田,要么被执罡军收拾的屁滚尿流,还有许多开始从商贸易,剩下的……估计都来做工匠了。
毕竟自己按照平均情况,给了条最低工资线,确保他们不会打白工,并且每个月都能领到钱,可以养活老婆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就等于是政府工程予以的再就业了。
所以大量的人前来跟随老工匠做体力活儿,时间一久也懂了各种要领,效率那叫一个高。
这搬砖的挖沙的挖石头的都有基本待遇,宫里的开支居然还依旧维持在平均线上,还真得感谢冥思库的兢兢业业了。
毕竟,这吐赃的人越多,肃清的态势就越风声鹤唳。
谁都怕半夜被锦衣卫敲门,索性规矩办事。
思索之际,自己已经坐轿子到了太医院。
门口的小太医一见是皇上来了,忙不迭行了个礼,再赶回去叫那几个大人过来评判。
其实这次虞璁来这里,是因为不经意间自己想起了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来自于《儒林外史》,讲的是一个主妻被丈夫和小妾联手坑害,连药物都被大夫刻意做了手脚,最后不治而亡。
虽然知声堂应了自己的要求,定期的宣传中医的基本知识,尽量的给民众讲得深入浅出,但是也难抵过这庸医和某些人刻意害人啊。
要知道,这民间医学都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可能有人阴阳五行之说都背不清,就开始行医害人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给一个基本的规范,起码来一场普通范畴内的考试,给予相关的资格评定,也算是有个大众参考的东西了。
崔太医听了皇上这么一讲,深感赞同:“陛下,这行医治人,起码该背的熟《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这样的书,该会的汤药方子也不可以出错才行。”
疑难杂症当然另做打算,可最基本的药理和医理,可不会有什么大的纷争。
虞璁心下一动,又开口道:“朕以为,可以制玉牌数百,就命其为‘泽医令’——凡是通过考试,得到此令者,一方面需备案太医院,另一方面也可以以此为荣誉之证,让更多的百姓问医求药,甚至吸引学徒拜师学艺。”
如果,请我们的网站地址《宅书屋》om
喜欢(历史同人)[明朝]科学发展观请大家收藏:(m.biquwen.cc),笔趣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