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不过说说,你也不必太过费心。”宋氏的声音越来越小。
沈和没把这段话当回事,想了一会。“如今流民都已经安顿了。泰山大人是官员,没有登记在册,他当初想必是随圣驾南下。这会定是也在京城,只不过我们平民百姓,不好查罢了。”
沈瑜突然说:“我记得外祖父先前是在礼部?”
宋氏略带惊讶地瞟了他一眼,“你记得到清楚……不错,在家时,父亲的确在礼部任职,现在,就不清楚了。”
沈瑜胸有成竹地笑道:“那我倒是想出一个法子。母亲不必着急,想必年前就能找到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各位的支持!
第16章 第 16 章
沈瑜并不喜欢欠人人情。若是为了自己,他绝不会求郭逸帮忙。但如果是的心愿,倒可以一试。
郭逸的父亲在礼部任郎中,即便外祖父已经不在礼部了,他总该知道下落的。
抱着这样的想法,沈瑜转日就找到了郭逸,说明情况:“不敢劳动令尊寻人,只要能指个方向,我一家人就极为感激了。”
“骨肉分离悲痛万分,这是人之常情。这种事,想必父亲也会答应。”郭逸果然笑呵呵应下了。
“伯瑾信任我,我必定会尽力。只是这事关系父亲,我不好替他保证。”郭逸说道。他说话时瞟着沈瑜,一脸不安。
这人的心理活动也太好读懂了。沈瑜点点头,尽可能安抚地笑了。“这我自然知道,悠之愿意帮我一问,我就极感激了。至于成与不成,也是缘法。”
“京城那么大,岂有找不到的。”郭逸见他无丝毫怪罪的意思,眼睛一亮,咧嘴笑了,自己反而安慰起他来。“年节快到了,你们一家终于团圆了,我得空,也可登门拜访令尊长吧?”
这倒让沈瑜有些惊讶了。他的确与郭逸关系不错,但毕竟官民有别,他也不觉得他们的关系到了登堂拜母的时候。不过对方既然这么说了,沈瑜便顺着说下去,“若真能一家团圆,该是我去你家中感谢令尊吧。”
“那也好。”郭逸说,“你不是有个妹妹么?我家欣娘听我说起过,还想见见你那妹妹。她们姑娘家能说的话肯定比我们多。也省得她天天烦我。”
“说起来玥娘很喜欢那些书,托我谢谢你。”这一番话正中沈瑜下怀,他也没有推拒的意思。
沈玥收到那些书,感动非凡。不仅仅是为花的钱,重要的是沈瑜在里面下的心思。沈玥没让父亲母亲出面,自己亲手为沈瑜绣了个荷包作为答谢。
沈瑜自配上了荷包,不会忘记郭逸的功劳。他也尽可能地予以回报:比如借出自己的笔记,监督郭逸背书,帮他改文章。
郭逸也不负厚望,很快带回了消息。
新年即将到来,按照往年的礼节,元日百官在拜过皇帝后,要到东宫门口行礼,拜见太子殿下。而太子也会赐下一些手书的福字、对联之类,以示恩赏。今年虽然宫殿换了,京城也换了,但是年要过,礼仪自然也不能省略。
柔仪殿是后宫,多有不便,行礼的地点换成了武英门,负责东宫的官员也早早给吴君翊打了招呼。
总而言之,太子要做的并不多,无非是出面安抚群臣,走个过场,以及提前准备一些手幅之类的。
尽管只是走个过场,但对吴君翊来说,还是头一遭。这也是他第一次近距离与百官接触。太子册封大典他们离得远,又说不上话,自然看不出什么,这个第一次,沈瑜要准备得也多些。
他拿着贾盛德给他的百官履历,挨个对着记忆中的脸认了起来。
名单是按品级从高到低排列的,详细包括了升迁履历,姻亲门生。厚厚一沓纸被吴君翊摊在桌上,他随手抓起笔顺便画起了人物关系。
当他看到礼部侍郎,抖一抖纸往下看时,李起说话了。“殿下,这是……沈郎君的外祖。”
“宋沧山?”吴君翊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那个名字。值得李起这样记得的沈郎君,自然只有一个。他是沈瑜的亲人吗?
李起已经学乖了,谄媚地堆笑,说道:“奴才前些日子才听闻,宋大人身体染恙,上本告老,所以听了一耳朵。”事实上,自从见识到太子殿下对那位沈郎君的重视,李起恨不得挖地三尺,把沈郎君祖上几代人的亲友关系都背下来。
“他,儿女如何?”吴君翊沉沉地问道。若是有可用的人,他不介意重用一二,毕竟光看沈瑜的为人,就知道他父亲母亲的家教都错不了。宋沧山年纪大了,还有他的儿子们。
“宋大人的儿子,也就是沈郎君的两位舅舅,都已经出仕。宋大郎任豫章郡司马,有一女,与沈郎君年纪相仿。宋二郎宣庆十三年就从军了,如今为镇抚,有二子,一子夭亡。”李起终于等到了表现的机会,利索又细致地介绍起来。
宋大郎的女儿,就是沈瑜的……表妹。大齐一朝,同姓不婚,表兄妹亲上加亲却是习俗。这宋大郎又是个文官,比那从军的二郎更值得亲近。李起特意强调二人年纪相仿,无疑也在暗示这个。
这么想着,吴君翊脸上漆黑一片。
“殿下可要赏赐什么?”李起期待地问。
喜欢乱世生存攻略请大家收藏:(m.biquwen.cc),笔趣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