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芳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老太监王继恩非要投靠赵光义不可。按理说,赵匡胤对王继恩是很好的,十几年来,极度信任,委以大内总管、内侍省供奉官这样的高位,对于一名太监而言,他已经算是尊荣备至了。赵光义还能开出什么样的价码,让他背叛赵匡胤呢?这是赵德芳百思不得的问题。
其实,不仅赵德芳想不明白,赵匡胤到死,也没想明白。难道是为了金钱?也不可能啊,王继恩作为大内总管,压根不可能缺钱。虽然钱自然是越多越好,没有人会嫌弃自己的钱多,不过,有钱也要有命来享才是。如果王继恩仅仅为了钱而背叛赵匡胤,那么赵光义也绝对不敢重用他,甚至在事后,保不齐会将他杀人灭口,所以应该不是为了钱。
而且,赵光义这个人,一点也不喜欢钱,平素里,他的穿着非常朴素,没有任何华丽可言,他做王爷时如此,登基做皇帝后,也仍然如此。其中固然有做作、博取贤名的意思,但也未尝不是他个人性格使然,赵光义唯一在意的,只有权力,或许还有美色,对于物质享受,他倒是并不在意。
所以,老太监如果是为了钱,应该也不会选择赵光义,否则,你跟着个朴素至极的皇帝,你吃穿用度比他还奢靡,那还想不想活了?至少,难免会被对方厌恶。
如此说来,他们二人一定是有共同的爱好,才能志同道合的勾结起来。王继恩是太监,而且还是老太监,自然不会对美色有什么兴趣了,这么多年,他连“对食”都没有找一个。毫无疑问,他们共同的爱好,有,且只有——权力。能够让王继恩心动的权力,只有兵权。
赵德芳明白了,原来王继恩竟然对兵权极有兴趣,看来赵光义一定是承诺了他,给予他监军、甚至是统军的权力。难怪他会背叛自己的父皇,因为他知道在赵匡胤那儿,他永远只是一名内侍,虽然是最高级别的内侍。而王继恩并不甘心永远只做一名内侍,他要做的是像唐朝各位前辈宦官那样——手握兵权、指点乾坤,甚至是废立君主的“权阉”。
如果王继恩知道赵德芳对他的判断,一定会将他引为知己。
~~~
开封内侍省的便殿中,老太监王继恩正在品茶,其下首分坐着两班各宫管事太监。
各宫管事太监平日里也都是权重一方的人物。不过,在老太监面前,他们大气都不敢喘一声,眼观鼻鼻观心地相互静默不语。他们知道罗贵可是刚刚被官家亲自下令杖责了的,此时不知道老太监把他们全都召集起来是有什么吩咐,故而都不敢先出声。
终于,听到老太监放下杯盏、轻声点名道:“罗贵”。
“小的在,老祖宗有何吩咐?”罗贵赶紧起身应道。说是赶紧,其实是很慢的,毕竟被着实杖责了一番,他腿背疼痛不已,若非也有一身功底在身,此刻恐怕想爬起床都是很困难的。虽然杖责时,他绝不敢运行真气相御,毕竟这是官家亲自下令杖责的,他可没那个胆量偷奸耍滑。不过,他一身功夫,让他体质颇好,所以还是扛了过来,接到老太监的召集令,他二话没说,赶紧从床上爬起来,屁颠屁颠地赶了过来。当然,若非他有这一身好功夫,皇城司皇城使的职位,也轮不到他,那可是个大伙都眼巴巴盯着的位子。
“被打了一番,可有怨言啊?”
“小的不敢有丝毫怨言,是小的差事没办好,惹恼了官家,若非老祖宗回护,小的这皇城使恐怕就是当到头了”,罗贵赶紧叩头道。也不知道老太监是有意还是无意,反正是没提“怨言”的对象,例如“是否怨我”、“是否怨官家”等。不明所指的罗贵,只好将官家与老太监都提了一遍,当然两者的亲疏是不同的,所以对官家,他只是“不敢有丝毫怨言”,对老太监则不仅没有怨言,还得表示感念他的“回护”。
“还算你懂事”,王继恩微微叹了一口气。
王侁最会察言观色,立刻捕捉到了老太监的心思,出言道:“其实罗贵也没办错多大个事,不就是找个人嘛,那毗伽阙神出鬼没的,谁又能保证一定找得到,莫说是皇城司,就是职方司也未必找得到。怪到罗贵头上,也是故意给干爹您一个下马威罢了”,看到老太监微微皱起的眉头,王侁知道铺垫得差不多了,赶紧将最后一句关键的话抛了出来——“若是在盛世大唐时,我辈又岂会受这般闲气”。
他说得理直气壮,特别是将“盛世大唐”四字咬得极重,仿佛大唐成为盛世,主要是他们宦官的功劳一般。
一般人固然不会这么认为,不过,在满殿皆是宦官的情况下,又另当别论了。王侁这番话,很快引起了普遍的同理心,一众管事太监都微微点头,就连一向难察声色的老太监也不例外,他是唐朝的铁杆向往者,心中暗叹一声,出言道:“大宋毕竟有别于大唐,大家不必多言”。
王侁原本以为有了他那番话,老太监这个资深“唐粉”会一下子愤青起来,没想到只爆出这样一句不痛不痒的话,他准备再说点什么,却被王继恩打断。
只听老太监又说道:“不过,这种情况不会太久了,我跟官家早有约定,他登基后,会让我掌管一部分兵权。而且,我也不怕他不守约定,他不倚重于咱家,难道还能倚重于曹彬,又或曹彬背后的开国勋贵集团不成?”
曹彬是先帝的亲信,虽然在赵匡胤被害时,他最终选择了沉
喜欢大宋德芳传请大家收藏:(m.biquwen.cc),笔趣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