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虽然一路说说笑笑,但还是保持必不可少的应有的警惕,每个人若有所思,就这样佩戴着略微沉重的闪闪发光的宝剑,剑不离手的走了半日,随时随地准备拔剑出鞘,有所行动,还好快马加鞭的走了半日,终于看到眼前突兀的起了一片山,终于看清了山的轮廓,这些山崩砾石沿沟谷堆积,形成大面积的砾石斜坡,一坡巨石前簇后拥,似有万马奔腾,横扫千军之态,细细看上去,更是形态各异,奇形怪状,或立或卧,或直或斜,千姿百态,嶙峋峥嵘,犬牙交错,甚为壮观。当地有人将房子直接建在巨砾上,稳如磐石,坚不可摧,而山上的悬崖峭壁几乎随处可见,落花流水,
轰然有声,很是壮观,而巨大的砾石相互碰撞、挤压、垒叠,在巨砾间留下许多幽深的缝隙,形成独具特色的冰洞和风洞,外洞阴冷,内洞结冰常年不化。隐约可见若干狭长的三角形干风洞,是由两块巨大砾石呈人字形相互支撑而形成的狭长缝隙。洞内常年不见阳光,气流经过时,速度加快,风力变小,若进入洞内,便觉凉风嗖嗖,洞口往下继续,石头堆里隐约可见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溪河,欢快的奔流不息,波光粼粼,清澈见底。
而我隐约记得这翠华峰海拔大约有一两千米,虽然山势不是太高,但很有特色,与众不同,周围耸立着一座座山崩后留下的残峰断崖,这些残峰规模不大,尖角突出,直指苍穹,构成一幅奇特的花岗岩峰岭地貌景观。在翠华峰旁有一孤立残峰,四壁如削,傲然耸立,气势不凡。山与平原的相互映衬,相互辉映更显示出山的挺拔,高耸。这漫山遍野的都是一些半枯半黄也交杂着些深绿色的野草葳蕤,也有些不知名的星星点点的黄色的野菊花点缀其中,还有红艳艳的杜鹃花,争先恐后的吐露芬芳,也算的上是山花烂漫吧还有些不知名的紫色藤蔓野花肆无忌惮的怒放,如同一大片紫色的瀑布,倾泻而下,蔚为壮观。那山大坡度极其陡峭,如同垂直刀切一般,幸好我们是练过绝世神功,武功不凡,定力尤好,走起来是潇洒自如,如履平地,平地生风,如果换做一般人,准得匍匐前进,生怕一不小心就摔下陡峭的悬崖去了。
如今是秋日时分,山野之上到处是红彤彤的柿子树,那些红艳艳的柿子招摇的活色新鲜香的挂在枯黄叶片所剩无几,有些光秃秃的树干上,象一个个姿态饱满,小巧玲珑的红灯笼一般,挂满在了黄叶翩翩飞舞的萧索的树梢,在寒冷的北风中随意摇荡,如同一个个红色的精灵们在玩耍,摇荡着秋千。那些枯黄的叶子也在有些瑟瑟发抖的秋风中战栗,
充满了浓郁的西北风情,像性格豪爽,激情四射,打着腰鼓,带着白色头巾的陕北汉子一样,扭腰伸姿,尽情绽放出人生的激情,过着红红火火的生活。
这野旷天低树,在山上更多了几分萧条的秋的模样。秋高气爽,金秋十月,秋风送暖,关于秋,文人墨客是写了不少,的确,夹在火热的夏天与寒冷的冬天之间的秋,总是来得那么合适,那么恰到好处,那么适可而止,那么有张有弛,那么错落有致。秋风扫荡了夏的肆意嚣张,也抚平了冬的冷漠无情,真是不可多得大秋日时光。
我们健步如飞,一会儿功夫就爬到了半山腰,山高为峰,登高而望远,我们迫不及待的跑了过去,只见西边的翠华峰由多个山崩留下的残峰所组成,其中一个小峰孤立于其它残峰之外,昂然矗立,面对群山,即为太乙真人。相传太乙真人常在翠华山峰旁昂首群山,久久不愿离去,真是神态自如,惟妙惟肖,一般山上无非就是些突兀的树,要不就是怪石嶙峋,不过这里还有摩崖石刻林有历代文人墨客的无数作品在此荟萃,其中有王维、祖咏、司马光、等名人,为翠华山及山崩奇观留下上百幅墨宝,让我们大饱眼福。
再继续往山顶前行,就可以看见巨石林立,鬼斧神工,山崩凌空面及冰风洞以北的崩塌石区巨石相互叠置,高低错落,植被茂密,特别是两侧形成的垂直断裂面,犹如刀削过一样,光滑陡峭,十分险要,大气磅礴,让我们大为惊叹不已的是由于天然大坝堵截了太乙河上游的山间流水,在坝后一公里左右处,居然形成了一个得天独厚,气象万千的天然湖泊―堰塞湖。这简直就是秦岭上一颗闪闪发光,熠熠生辉的明珠,这湖又被称为“天池”、“水湫池”、“翠华湖”、“太乙池”等,让我们惊艳不已,目瞪口呆,赏心悦目,叹为观止,惊诧不已,因为这里为秦岭七十二峪唯一一处堰塞湖,特别罕见,十分难得,山崩巨石与天池湖光相融,碧峰绿水,奇石异洞,湖光山色,构成一幅无与伦比的人间仙境,大家都没想到这上面居然是个翡翠般的大平湖,激动万分,手舞足蹈,这太乙湖如同一面明镜一样高悬于高高的山顶之上,一汪碧水一览无余,那碧玉一般的赏心悦目的绿色如同凝固,冻结在水里似的,那么深沉,那么内敛,那么厚重,而且这水还十分清凌透明,能看见些许的小鱼在里面摇摆着尾巴,水草摇曳多姿。一派波光粼粼,湖光山色,分外多姿多彩,烟波浩渺,云蒸霞蔚,蔚为壮观,奇山异貌,大自然的鬼斧神功,不得不让人惊叹不已,平原有山,山上有湖,真是应有尽有。可是我们上上下下找了半天,还是半点地图上老人指明的翠华山太乙宫的蛛丝马迹,看来我们找错了
喜欢龙飞凤舞之穿越到宋朝请大家收藏:(m.biquwen.cc),笔趣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