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欢听了,知道去西蜀的事儿算是定下了。而且,景帝确实打算带小皇子一同前往。他口中的梅花应该就是指“金钱绿萼”白梅,而这种梅花,只有前蜀国的王城锦城才有。现在的西蜀是大夏的一个府,锦城是府治所在,他们去西蜀,定然绕不过这个地方的。
大夏京城下了第一场雪过后,一天凌晨,李承欢还在睡梦中,就硬是被人叫醒了。睁眼一看,竟然是许久不见的老熟人红叶。惊愕之余,他看到了红叶手中抱着的还睡得迷迷糊糊的萧和,于是赶紧起了身,简单收拾一番之后,就随着红叶一起离开了东宫。
出宫门时,天还没有亮透,李承欢抱着萧和坐进了早在宫外等候的马车。红叶驾车,马车平稳行驶,萧和睡在他怀里,咂吧咂吧嘴还不肯醒。马车一直出了京城西城门,他才见到没有穿龙袍的景帝。
萧乾一副世家公子打扮,端坐在马上,确实丰神俊朗,让人移不开眼。旁边的前御林军统领张怙也是高大威武,他们这一行人,就算不高调行事,一路上,也很容易吸引旁人的目光。
大夏设西蜀府之后,动用军队修建了出蜀入蜀的茶马道,以通商用,方便蜀地和外界的茶马贸易。以前入蜀走陆路要花大半个月,走水路也少不了得要半月时间,这回他们只用了十天左右,就从东边的茶马道入了蜀。
锦城在蜀地之东,但他们入了蜀之后,却并不急于赶往锦城,而是在东边这些小镇逗留了些时日,看了看蜀地的风土人情,还有迁入此地的大夏人跟当地蜀民的生活状况。
前蜀国除王城锦城外,不建城池,各部落群聚而居,由酋长统治,而所有酋长,都奉蜀王为共同的王。大夏设立西蜀府后,没有改变西蜀的部落酋长制度,只是依据他们的聚居地,划分出三十五座城池。以蜀人治蜀,仍然让每个部落的酋长治理各部落,而同时又派大夏官员掌握一座城池的军政大权。
除王城锦城之外,这里的一个城就相当于大夏的一个小县。可是城里的繁华程度,只相当于大夏的一个镇。就是这样,竟然让在百禄镇长大的李承欢倍感亲切。
蜀地人原本有自己的蜀语,但近些年来,也大都会说通用的汉话。李承欢在草原的时候,习得些汗文,但现在面对蜀语,又是一头的雾水。萧和知道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群说着自己听不懂的话的人,也是倍感惊奇,大开了眼界。
让李承欢惊讶的是,萧乾竟然也会说蜀语,连蜀国的文字也写得很不错。后来听他说起早年他在外游历时曾经到过蜀地,心里也就释然了。
李承欢学蜀语学得竟然十分得心应手,比学汗文的时候好了不知道多少。他这个老师学,自然也要教萧和这个学生。但现在比起问他,萧和显然更愿意有不懂就问他的父皇萧乾,这倒让李承欢有过一时半刻的失落。
和前蜀国王室的继承制度一样,蜀地的一些风俗习惯虽然让李承欢大为咋舌,但他们沿途所见,百姓生活倒也安乐富足,并无想象之中的乱象。入蜀半个月之后,他们落脚在锦城东南的清和城里。
清和城的现任城主是一个叫郭俭的武将,曾经是罗庸将军军中一员大将,随罗将军领兵攻进锦城之后,就留在了这里,做了个地方官。不过萧乾此行既是微服私访,自然也就不会去“打搅”这位郭城主。
他们落脚的地方是城中为数不多的几座客栈之一,里面住的大都是来蜀地走马的大夏商人,耳中所听都是熟悉的乡音,乍看之下还以为仍然身在大夏。当然,现在的蜀地也是大夏的国土。
蜀地冬日难得见一次雪,然而那股子寒冷,是透进骨子里的。这样的天儿,对于这些商人来说,在山间行路是最妥当的,不像炎热的夏日,容易招惹上毒虫毒蛇,所以这个时节,来蜀地走马的商人特别多。
但也正是因为天儿冷,即使是在白天,客栈也要关起大门来,在大堂里点上火炉。客人们围炉而坐,一边顺手往火炉里加炭,一边天南海北地闲聊,趁机也结交些生意伙伴。
客栈里的小伙计提着长嘴茶水壶穿梭在人群里,听见吆喝就迈动小短腿机灵地跑过去,给客人加茶水。坐在大堂之中,耳听着炭火燃烧的呼呼风声,听着来自大夏各州县带着点儿地方口音的汉话夹杂着地道不地道的蜀语,偶尔甚而至于还能听到大汗话和中洲大地遥远的西北之境的异族语言,真是好不热闹。
李承欢抱着萧和坐在离火炉很近的位置烤火,萧和的一张小脸儿被火光映得红通通的,昏昏欲睡。李承欢摸摸他胸前的衣服,都烤得发烫了,于是赶紧抱着他往后面挪了挪。
人挨着人坐,这么一动,就难免有磕磕碰碰。李承欢站起来的时候,不小心踩了旁边人的手,那人发出一声杀猪一样的惨叫,李承欢赶紧给人道歉:“对不起、对不起——踩疼你了吗?”
那人斜起眼睛来看了他一眼儿,倒是摆摆手,没说什么。因为他刚才那声惨叫,很多人都往这边看来,李承欢有点儿窘,赶紧抱着萧和远离人堆,坐到大堂四周的桌子上去了。
这个时候,大门开了,一阵寒风趁机钻
喜欢君使承欢请大家收藏:(m.biquwen.cc),笔趣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