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捷和国内众多的学习尖子一样,在国内一流的大学毕业后,申请到了美国加州的伯克利大学,寒窗苦读了几年之后,顺利地拿到了博士学位。《+乡+村+小+说+网手机阅#读》尽管他是有机会去申请当一些北美的大学的助理教授等职位,但他对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不是很有信心,就直接在硅谷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了。
以李志捷的学识和才能,在硅谷找一份工作是一件不难的事情,在工作安定下来以后,李志捷才发现个人问题远比学业和工作问题要难办得多。硅谷典型的是“男多女少”,虽然这里阳光和沙滩都很好,但生活中没有伴侣,总是心有不安。
大学时代,和自己高中的一位女同学一直保持着比较密切的书信联系,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男女朋友关系,但书信往来频繁,互有好感是肯定的。初到美国的时候,李志捷试着通过书信想和这位女同学表白,并确定两个人的恋爱关系,因为在那个时候,他舍不得花钱打国际长途电话,一方面,那时的话费实在是贵,另一方面,他也怕他的女同学在电话中直接拒绝他,会让他觉得很没有面子,怕伤不起,所以也就一直没有拨打。
往来几次的书信,女同学对李志捷所提发展关系的建议几乎视而不见,一直没有给予正面的回复,后来,李志捷还发现这位同学给自己回信的时间和频率是越拖越久,信里的内容也越写越少了,直觉告诉志捷,他们之间发展关系的可能性是越来越低了。
虽然志捷心里有很多不舍,尽力多写信去挽留,但也没有成效,这也让李志捷难过了好一阵子。当他有一天收到这位同学的最后一封信,暗示志捷她自己有了确定的男朋友后,志捷明确知道这事是彻底没救了。想发展异地恋,完全没了机会,虽然自己当时的内心是非常的失望,好在他们身处两个不同的国家,志捷的这份感情被时间给慢慢地洗刷、冲淡了。
初到自己心中向往的美国,李志捷在很多方面都感觉到新鲜和新奇,校园里的氛围更多地是感觉到自由和随性,图书馆是自己平日里常去的地方,那里的学生们有着千奇百怪的各色坐姿,有歪坐在沙发上的,有把脚连鞋直接放在书桌上的,还有在窗户边躺在地上百~万\小!说的,等等,这和我们常说的要保证坐姿,爱护眼睛几乎是完全搭不上边的。
美国校园里,t恤衫、大短裤和人字拖鞋是最常见的装备,几乎是一年四季都见得到。这类东西常年用得到,即便是冬天,公共场所内和房间里的暖气都很热,经常见到穿着t恤的人们。在春夏交替之际,校园里的绿色草坪上到处可以看到身着比基尼躺着晒太阳、百~万\小!说或者休息的女孩们,她们有的甚至脱掉外衣,裸露着后背,享受着阳光,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早就司空见惯了。
李志捷适应了大学环境后,曾经交往了一位白人女孩,相处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感情方面没有找到太多感觉,更多的提高好像是在英文水平方面。白人女孩的外向大方和李志捷的内向矜持形成了比较大的反差,交往过程中,除了拥抱接吻外,白人女孩也给了李志捷一些同床共枕的机会,但他还是心虚,一直没敢去接受。最后白人女孩觉得志捷有些窝囊,甚至怀疑他的生理方面是否有问题,一气之下,就愤然离开了他。
在硅谷浸泡了几年,李志捷确实发现了,要找到一位自己喜欢或者中意的亚裔女孩要比买中六合彩还难。丁玲的出现的确是让他眼前一亮,志捷非常清楚以丁玲的条件,自然有很多人回去追求,但他也要加入这个追求的队伍中,万一自己真的撞上大运呢。
和彼得的约法不同,虽然志捷的确也在美国生活了很多年,但毕竟不是土生土长,所以志捷约丁玲出来,更多的是参加一些华人的聚会活动。在旧金山湾区的七百多万人口中,华裔的人数已有五十万左右,虽然仍属少数族裔,但华人在美国西部已成一只重要的社会力量已是不争的事实,华人特色的聚会有别于白人的形式,自成一派。
硅谷的这些华人青年才俊,大多和李志捷的背景差不多,就是毕业于国内的知名高校,拥有美国大学的硕士、博士学位,以这些专业人士为主体的华人团体经常组织一些诸如爬山、骑自行车、球类比赛,以及各种聚会活动,这些活动都比较温和,不那么激烈刺激,东西方文化的基因和传统是不同的。
尽管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作为华人要真正意义地融入西方世界和生活,的确很难很难。很多时候,华人们不自觉地就会相互抱团取暖,自娱自乐。李志捷的很多潜意识想法亦不过如此,当然这样的意识和想法在美国这样的多元社会里,完全没有问题。
和李志捷一起参加这些活动,丁玲没有特别的感觉,除了亲切以外,没有给她带来更多大的新鲜感。当然,李志捷是不这么看,他把丁玲的应约自己就把它等同为丁玲是答应和自己交往了,在这些所谓的非正式社交场合,笼统、模糊地介绍丁玲是自己的朋友,在硅谷这种男性比女性多很多得地方,用朋友这个词来表达男女关系,本身就是比较暧昧的。丁玲给力志捷留着面子,没有去反驳什么。
除了彼得和志捷外,还有那么三、四位条件不错的白人青年也经常在主动地邀约丁玲参加各种不同的聚会,在时间上错得开,避免了相互撞车的情
喜欢外企红颜请大家收藏:(m.biquwen.cc),笔趣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