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在朝堂上斗得勾心斗角,但商有商道,面对对他们观感很不好的他国商人,魏国破了一大笔财,而且还是要持续破财。
如此种种情况叠加之下,魏国的国库可不就是一直在负增长吗?魏王当然也意识到了情况不对,他试图增加收入。
然而,已经发出去的福利不可能收回,尤其收到福利的人还是本国的军方,其中影响最大的不少都是军方的杠把子,他敢收回,军队便会有哗变。
商人都已经没剩下几个了,油水也再也压不出,剩下的自然就只有还掌握在魏王手中的农户。
如此,他也唯有加税一条路可走了。民众承担税负也是有个度的,频繁的加税自然很快就会逼得农人举家迁移。
在先秦,人民的心中并不存在家、国这个概念。
因为说白了,现在这些打生打死的大国本身就都是僭越之臣,他们都是周天子分封的臣子,这天下的百姓无论去了哪儿,都是周王室的臣民,就和现代人从一个省份搬家到另一个省份一样,哪来的归属感
至于民族,此时大家都还没有民族这个概念,硬要说的话,人和人之间的区别也就仅限于东西方,受教化的地区和蛮夷之地罢了。
但如今的事实是,秦国这个蛮夷之地对老百姓反而要比这些礼乐之国更好,对前来投奔的百姓甚至还给发地、发农具。对于寻常百姓来说他们只在乎在哪国才能活下去,而且,也因为秦国请了荀子开了学宫,这一点也令不少人对秦国产生了改观。
……虽然他们是真的不太能明白,不喜欢儒学甚至于抵触儒学的秦国是怎么和儒家的荀子待在一块地方还没打起来的?
这一点也是不少有志之士对今日之秦国感兴趣所在,一旦感兴趣自然会有前去一看的yù_wàng。
在吃掉了东周国和西周国之后,秦国现在的国境线已经抵达了中原洛阳一带,这也给各国人民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相了解提供了渠道。
而一旦深入了解,这些人很快就会发现这个秦国和他们所知晓的秦国完全不是一回事。
放下武器的老秦人在外人看来别提有多质朴多友好了,而且秦国的城市内治安也太好了吧,完全没有别的国家那些“游侠”一个不快便血ji-an三尺,更不会有那些打斗起来便顾不上周边百姓死活的“义士”。
虽然法律条文的确是多了些,但是秦国什么不能做都给你说得明白,不像不少国家还来个“潜规则”。
——似乎还是很不错的样子?
大批外国人士经过长久的考察和思索最终在选择在秦国落下了户籍,吕不韦对于各国的很多信息都是源自于这些千里迢迢来投奔秦国的民众。
越来越多涌入秦国的民众自能够表明在几代秦王治理之下的秦国现在的情况究竟如何,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人口大面积流失甚至已经发文禁止百姓出国的魏国了。
魏国比之秦国情况如何自是一清二楚,因此对于如今之魏国,吕不韦全不将其放在眼里。
但是对于信陵君归国后的魏国则不然。
事实上,有不少人都曾经由衷地感叹,信陵君若是魏王,那么魏国定然不会是如今之模样。
虽然信陵君在很多问题上的处理也过于幼稚,但从各个角度来说都优于魏王。
不过魏王有个优点就是在关键时刻他还是会突然清醒一下的,哪怕清醒过片刻后很快就会又昏沉下去,但魏国也常常会做出让各国眼前一亮的事情,这次魏王派人恭请信陵君就是一件。
六国众人都觉得是救命稻草的信陵君又是如何呢?
“不如武安侯远矣。”吕不韦与这位倒是有一面之缘,他轻笑一声道,“怕是尚且不如赵括,君子,是打不来仗的。”
一个生长于王侯之家的王孙公子,没有从尸山血海中爬出,不曾去他国走上一走看一看,不了解兵士所想敌方之策,甚至连地形都未必清楚,纵然饱读兵书又能如何?
兵书这种东西难道还是个秘密不成?谁又没能读过呢?打仗打得可不是谁读的兵书多,谁的排演好。
战争,是人心和人性的角斗场。
战争打的是兵械武具,打的是人数国力,也是将领和将领之间的智慧算计。
你要走哪一步,我提前将你看清楚了;你不敢走哪一步,我也将你看清楚了,那除非有天地相助,否则你败北的概率便不小了。
信陵君敢走哪一步大家未必知道,但他不敢走哪一步大家却清楚得很。
公子魏无忌,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
贤人、君子二字便是他身上的镣铐。
而要克制这些君子,秦国可有太多的方法了。因此吕不韦完全不将他看在眼里,然而当异人问:“既如此,此战秦国如何诈败?”时,吕不韦却笑道,“我们知道他赢不了,但是六国却不知道。”
“所以只要我们说他胜了,那他便是胜了。”吕不韦微微一勾嘴角,“等他真的「赢」了,我们便放出话去,天下只要有信陵君在,便可挡我秦军千军万马。”
“定是要助天下无人不识信陵君。”
“若还是不够……”异人此刻已经领悟了吕不韦之意,他微微笑着端起茶盏,一饮而尽,道,“寡人便派人送大礼贺其登上魏王王位。”
吕不韦也端起了茶盏,冲着异人一敬,随后跟着满饮。君臣二人齐齐放下了茶盏,异人猛一击案,此时他的心情却与先前完全不同,
喜欢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请大家收藏:(m.biquwen.cc),笔趣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