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说:“何市长不愧是系的高材生,文学功底之深厚,实在是令人佩服。李教授、邱馆长和张馆员的高见,也使我们耳目一新,我们马上改过来。”
文化馆馆长邱裼铁捋了捋他那几根稀疏的白发,慢条斯理地说道:“其实,元稹的《菊花》一诗,也是在通州写成,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一首咏菊诗则别出心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它的原诗是这样的——”他故意拖长声音,然后象唱帖一样念道: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对,对,对,邱师说到点子上了,诗人正是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邱裼铁话音一落,文化局长边怀山摘下近视眼镜,用绒布轻轻地擦拭着,同样慢吞吞地说道。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有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写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丛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一样。秋丛,就是丛丛的秋菊,对吧,李院长?”听了边怀山对邱锡铁的恭维,何伟力接过话题说道,而且出口不凡。
“说得非常正确,这真是绝妙的咏菊论,不得不让我们生出这样的感慨:何市长从政真是文化界的一大损失啊!”
众人都感到很惊异,急忙回头看是谁在说这话。
众人回头一看,原来说话的是市志办主任、文史研究员倪文凯。只见颇有老态的倪文凯双手撑在桌子上,慢条斯理地说,“东晋陶渊明独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园盛开的景色更不难想象。”
邱裼铁接着说:“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因此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那么,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爱菊呢?”何伟力问道。
“何市长这是明知故问,老朽宁愿班门弄斧。这首诗的三、四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就说明了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凋尽,便无花可赏了,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最后凋谢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使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特殊的爱菊之情,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这种坚贞的品格,正是诗人所赞美并一生坚守的。”
“这首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邱师,你说对吧?”何伟力问道。
邱裼铁习惯地捋了捋稀疏的白发,“是的,此诗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以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过渡,笔锋一顿,跌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老胡、王华,应该把这首诗安排进主馆。”何伟力说:“下一站是念红馆吧,我们把时间抓紧点儿。”
喜欢松山迷情请大家收藏:(m.biquwen.cc),笔趣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