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空难。想想看吧,在听到死于空难人的歌后,又做了那么一个真实得可怕的梦,相信任何人都会感到紧张。
然而莱拉发现自己算错了一件事,那就是她提前了几年要拍摄死神来了。约翰·丹佛此时还活得好好的,根本就没有死,这也就意味着音乐带来的诡异气氛营造不了。那么她还需要再去把丹佛的歌放在电影里吗?
换成其他死于空难的歌手的歌曲?
格伦·米勒?史蒂夫·雷·沃恩?还是瑞奇·尼尔森?
仔细算来,死于空难的著名歌手还真不少。实在没办法也就只能换音乐了。
露易丝见莱拉话说半截突然叹了口气,不由好奇地问:“有什么问题吗?如果只是买下几首歌的版权,不会有问题的。”
“没事,我只是想到些事情。这件事先搁置吧,我再考虑一下。”莱拉捏了捏有点发胀的额头:“关于特效的镜头,我已经和数字领域说好了,你找人和他们接触一下,顺便把合同签了。”
“数字领域?他们现在不是应该在做那艘沉船的特效吗?”露易丝的消息一如既往地灵通。
“没错,我们需要的镜头不多,等到他们做完再做我们的就可以了。”
“知道了,我会派人过去谈的。”露易丝爽利地点了头。
等她离开后,莱拉回到办公桌前,用笔写下约翰·丹佛的名字,越想越觉得如果换了的话可能对整部电影的气氛造成无法估量的作用。
虽然说缺了谁地球都会照样运转,少了一个约翰·丹佛,或许可以找到另外许多可以替换的歌手,只是莱拉的自信严重不足,现在的她还不无法接受计算外的转换。
配乐有多重要,想想奥斯克上都有它的一席之地就可以理解了。设想一下,如果悲伤的场景里换上荒唐欢快的电子音,那还能悲伤的起来吗?最大的可能就是被当成恶搞,让观众哈哈一笑。
换言之,如果乡村风格的音乐替换成摇滚,还能营造出电影所需要的气氛吗?莱拉不敢尝试,也不愿尝试。在导演里,她只是个新手,凭借着未来的记忆才能到现在一帆风顺地活着。若是出了意外,她真不敢去想象到时会变成什么样子。
不是她亏不起那么多钱,而是她的自尊不允许她犯下那种错误。
“要怎么办呢?”莱拉用手扒了扒头发,幽幽叹息了一声。总不能因为自己电影的需要,就去诅咒那位歌手死去吧?
她记得约翰·丹佛在几年前去过她原来那个古老的东方国度开过演唱会,还是个热心慈善和环保的好人。这样一个人她又怎么能因为自己的愿望就期待对方的离世?
“等等!”她猛得坐直了身子,觉得自己好像忽略了一件事。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约翰·丹佛应该就是在今年下半年死于空难事故。那个时候电影应该还没有安排上映。
假如电影在上映的时候,观众们发现背景音乐的歌手刚刚在空难中死去,会不会比原来更有恐怖感?
原先的电影是把死于空难的歌手所做的歌作为噱头,而她正好相反,用的是歌手的死亡衬托电影的诡异。那不是更会显现出诡异的气氛吗?
以前总听说一些恐怖片在拍摄的时候会发生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那么在她电影里献声的歌手死于和电影一样的空难,这该引来多少人的注意?这些注意如果换成票房,又能提高多少收益?
“没错!就是这样!”莱拉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决定。至于刚才还想着对方是个好人,不能为了自己的私欲就诅咒别人的话早就被抛到脑后去了。
资本主义社会,为了赚钱,有什么是不能利用的呢?
她这也是入乡随俗!
第二部电影?
随着天气渐渐变得炎热,新电影终于要开拍了。
不过在那之前,莱拉却在报纸上看到一条让她高兴不起来的报道。
——库伯《》
“每个人都在说《女巫布莱尔》创造了奇迹,是影史上最大一匹黑马。每个人也都在说年仅十八岁的小导演是个真正的天才,会在未来拥有更多辉煌的作品。说她是电影界的女巫,拥有点石成金的魔法。
然而我一直都不那么认为。一部优秀作品就把导演才华透支干净的事情太多了,如果一一举例,恐怕会让很多对导演这门行业抱有兴趣的人为之却步。
或许有人觉得我对新导演太苛刻了,认为我会摧毁他们的未来。可那是对我的误解,我更希望让更多有才华的导演可以在进修,和拥有更多的人生经历后再重新站在导演的位置上。而不要把才华在年纪小小还没有多少阅历的时候就挥霍干净。
为什么我会对《女巫》一向不看好,即使它拿下了3亿的票房?其实很多人都看到了原因,只是他们善良地忽略掉了而已。
首先女巫是一部没有多少创意和意义的电影。这么说可能很多人要反驳我了,说第一人称的拍摄方式,和开创dv历史的伪纪录片手法怎么会说没有创意?
我得说我说的创意不是指手法,而是指电影的内容。大家认为这么一种伪记录手法如果一再使用还会有人买账吗?
电影的内容很无趣,我只见到一些被剪辑得乱七八糟的采访镜头,以及一些歇斯底里的尖叫和晃动镜头的奔跑。整部电影看到最后,我都不明白自己到底在看些什么。
其次,电影的成功完全和内容没有关系,是靠可恶的骗术将观影者骗进了影院
喜欢重生好莱坞名媛请大家收藏:(m.biquwen.cc),笔趣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