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让给你好吗?虽然你们两个还是不在一个城市,总归是更近一些。”
钟山诧异地望着徐建设:“老七,那怎么好?”
“没事的,我毕业后本来也不想留在江城,是要回深圳老家的,父亲已经在老家帮我联系了实习单位,江城晚报的实习名额正好让给你。你的摄影技术了得,晚报正需要这样的人才。不过你先别跟大家说,免得老万知道了坏了你的事,等你已经到实习单位报到,生米做成了熟饭,他也就无计可施了。”
钟山望着这个宿舍里身材瘦弱年龄最小却又如此善解人意的小兄弟,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只是伸出右手与老七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左手禁不住又拍了拍他的后背。
钟山去火车站送方静到安徽实习是在一个阴雨的午后,站台上,两个年轻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方静已经哭成了泪人儿,好像这一去便是永诀。坐在车上,依旧哭泣不止,好像有一肚子委屈要在这一刻倾倒。坐在旁边的大姐关切地问:“小姑娘,车底下送你的一直向你招手呢,是你爱人吗?”方静愈加难过起来,以至泣不成声。
方静的痛哭也搅得钟山心神不宁。每次寒暑假分手,也要一两个月时间不见面,也有依依不舍的情绪,可她从来没有如此伤心难过。也许方静隐隐约约感觉到美惠的存在,意识到毕业后如果分不到一起,他们更很难最终走在一起。他想起他们刚在一起的时候,他说过自己有女朋友的事,可是两年相处,她从来都没有再提起这个话题,他也就没做什么解释,其实这件事情一直都存在于他们中间,两个人都在掩耳盗铃回避矛盾而已。
☆、第三十六章报社实习
在江城晚报的实习紧张而忙碌,充实而愉快。说是实习,老师只带钟山一周,就放出去单飞了。报社记者少,钟山又是学新闻的,文字功底也扎实,还会新闻摄影,而且自带相机,上手非常快,几乎就是个成手的记者。而且,实习生只干活不拿工资,白来的精壮劳动力,报社领导更是窃喜。
因为对江城的街巷都不陌生,晚报采写的又大都是社会新闻,所以钟山很快就适应了这项工作。几乎每天的《江城晚报》都有署名“实习生钟山”的文字或摄影报道。其中一条《农民奋不顾身勇救落水儿童》的报道是他在江堤上散步时路遇的突发事件,配了施救全程图片,新闻稿也写得声情并茂,在一版发了半个多版,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反响。获救儿童的父母除感谢那位救人的农民大哥外,还领着孩子专程到报社送来锦旗,感谢钟记者的报道让好人精神得以发扬光大。
其实,那一天他本来打算给自己放一天假,到江边吹吹风,整理整理思绪。
当天,他收到了美惠的来信。与以往的来信干巴枯燥地描述自己的演出盛况和家里情况不同,这封信写得情真意切,从他们补习班的初见说起,谈到春日杨树林里第一次牵手,说到那个夏日早晨献出的初吻,说到火车站的难舍难分,说到一别三年的聚少离多,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满心都是对他的思念。美惠好像一下子成熟了,变成了一个他不认识的美惠,一个温柔体贴情感细腻若方静的贤淑女孩儿。
正在胡思乱想着,不远处江边玩耍的一群孩子纷纷高喊“救命啊”,钟山见一人顾不得脱衣服,飞身跳进江中,用手托起小脑袋一起一浮的落水儿童慢慢向岸边划。专业教育和职业习惯驱使钟山端起脖子上挎着的相机,迅速调焦,拍下了救人的全过程。接下来,又走到近前,详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和施救与被救者的身份,一篇突发事件报道已在头脑中勾勒出轮廓。回报社后,自然很快交稿,排到当晚报纸的版面上。
放假前,钟山给家里写信,说报社实习工作任务繁重,寒假就不回家了。他在心里盘算,要利用春节假期去安徽探望方静,家里或者实习单位,给方静的信也发出去了,只等着她回信确定相见地点。
可是春节前夕,他忽然又接到美惠的来信,说母亲生病了,病得还不轻,总跟她念叨想儿子的话,希望他如果不是太忙就抽空回趟家看一看,哪怕过了年就回实习单位也行啊。
钟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无奈,只得又写信给方静,说春节不能去安徽了,母亲病重盼他回去,春节后回来再找时间去探望她。
方静接到信后,立即拍了电报过来,告诉钟山“以母为重,孝道莫违,情爱再叙”,还是那个温柔、善良、体贴,相处不累的方静。
报社为鼓励实习生的辛勤付出,也给他们象征性地发放了些稿费,钟山得的最多,竟有120元。拿到自己工作挣来的钱,与在码头靠出卖体力挣钱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钟山好一阵子小激动,连夜就去街上的食品商店买了江城的土特产,准备春节带回家,回报父母二十多年的养育之恩。想到这一层的时候,关于身世的烦恼漫上心头,又是一阵恍惚。
☆、第三十七章梦里看海
钟山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早晨回到青山的。因为是临时决定回家,又赶上春运,钟山没有买到座号票,所以一路几乎都是站着的,只有夜晚的时候,实在困倦难耐,才蜷缩在车厢连接处稍微眯上
喜欢朔方的风江南的雨请大家收藏:(m.biquwen.cc),笔趣文更新速度最快。